了解恶臭的种类、分级、浓度及测试方法
恶臭是所有刺激人体嗅觉器官、引起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恶臭气体来源:
在恶臭的来源分布中,工业源包括炼油、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农药、化肥、纺织印染、工业污水处理、食品加工、肉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众多行业;
生活源包括垃圾储存与转运、垃圾填埋与焚烧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堆肥、餐饮油烟等等。
恶臭分类:
恶臭扰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之一,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硫醇类、氨、硫化氢、二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铬酸和酚类等。这些物质,又称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如下表:
恶臭强度等级:
臭味强度是指人们通过嗅觉感觉到的气味的强弱程度。它取决于臭味物质的挥发性、吸附性和在水和酯类物质中的溶解性。臭味强度的分类,因国家、地区和研究者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日本采用的臭气强度分为0-5共六级。如下表:随着臭气强度等级的提高,臭味使人感觉到的不适性越来越强烈。
恶臭浓度与恶臭强度的关系:
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4544-93中,对八种恶臭气体的排放量、现有和新建企业的厂界浓度进行了规定。其中,甲硫醇对人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0.2ppm(即0.30mg/m3)浓度下已达到5级,能使人感到无法忍受。如下表:
单一恶臭物质测定方法:
通常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其中,氨和三甲胺采用分光光度法,其它六种气体均采用气相色谱法。如下表:
多种臭气测定方法:
最常用的是《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 进行测定, 其方法是用三只无臭袋,其中的2只充入无臭气体,另一只按一定稀释比例充入无臭空气和检测样品供多名嗅辨员嗅辨,当嗅辨员正确识别有臭气袋后,再逐级稀释,嗅辨,直至稀释样品的臭气浓度低于嗅辨员的嗅觉阈值时停止嗅辨。最终,由多名嗅辨员嗅辨稀释样品的平均稀释倍数,即为臭气的浓度。如果平均稀释倍数为300,即臭气的浓度为300。如下表:
治理技术:
异味的治理技术涉及到吸附技术、吸收技术、生物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氧化及光催化技术等,各种治理技术均有所应用,此外,采用植物液法去除异味在诸如垃圾转运站等场合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从目前的实际治理情况来看,治理企业普遍缺乏针对不同来源废气排放特征的认识,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光氧化等技术往往伴随着产生二次污染物等问题,废气排放成分解析又非常困难,在技术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很大一部分的治理项目效果不佳,导致重复进行治理的情况频发。
采用洁匠净化异味剂,针对不同行业所产生的不同废气进行定制解决,植物萃取并从根源分解,从而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本页面宣传内容、活动政策具有时效性,具体请咨询客服!